相关消息

秋冬季警惕四种血管病,专家提醒——健康作息饮食 与血管“友好相处”

现在正值降温的秋冬季,专家指出,原本就有高血压的患者一旦血压飙升,则可能会出现“主动脉夹层”“腹主动脉瘤破裂”等既凶又险的血管疾病。血管遍布全身,身体的所有组织都与它息息相关。在秋冬季时,尤其要小心血管“闹脾气”。

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甲状腺乳腺中心主任、血管外科主任常光其指出,天冷时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是“主动脉夹层”。主动脉是人体最粗的重要血管,主动脉壁的组织结构分为内膜、中膜、外膜三层。由于高血压控制不力以及血管原有硬化斑块病变等各种原因,主动脉壁内膜可能会破裂,当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冲入到主动脉壁中层,便可使血管壁分离,形成主动脉夹层,导致“爆血管”。

血管在秋冬季会收缩,导致血压升高,若身体本来就患有高血压,那这种患者血压将会升得更高,收缩压可能会达到160毫米汞柱以上,这便是秋冬季“主动脉夹层”高发的关键诱因。“主动脉夹层”分为A型和B型,A型极为凶险,在72小时之内死亡率可达70%。

“还需要警惕的是‘腹主动脉瘤破裂’这种极其危险的状态。”常光其教授说,这是一种因为动脉硬化而引起主动脉持续扩张的疾病,它的发展需要比较漫长的过程,因此在疾病早期常常不易被察觉,而在秋冬季,当血压升高时便有可能诱发“腹主动脉瘤破裂”。“最近我们接诊了好几个‘腹主动脉瘤破裂’的患者,急性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死亡率非常高,抢救的成功率仅有30%左右。”

“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,有些患者说自己在走路时很辛苦,走100米左右就要坐下来休息一下,有部分患者直到自己的脚趾出现发黑时才来医院找医生。这其实是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’导致的。”常光其指出,这一疾病与“腹主动脉瘤”存在一定相似之处,都是由动脉硬化造成的,但发生的位置在下肢部位的中小血管里。当天气冷血管收缩时,如果患者本身就存在血管狭窄,血管的收缩则可能诱发血栓的形成,造成下肢急性缺血,从而出现肢体坏死。

除此之外,常光其还提醒,由于颈动脉狭窄所导致的脑卒中在秋冬季同样高发。“部分患者可能只是出现短暂性头晕,休息一下就能好转,但也有部分患者一旦有颈动脉堵塞就会出现偏瘫等严重的情况。”

教你一招

如何与血管“友好相处”? 重在防患于未然

“我们始终强调,血管疾病要‘预防在先,治疗在后’。”常光其支招如何拥有健康的血管,对于普通人群而言,首先需要健康饮食,必须要保证每天吃的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、蛋白质和纤维素等维持均衡,不能只吃爱吃的东西,或是用喝饮料代替喝水。

其次是坚持锻炼和保证睡眠,年轻人可以选择跑步、球类等有一定强度的运动,老年人则可以选择慢跑、散步等运动。最好在夜晚12点前入睡,年轻人每天需要有7~8小时的睡眠时间,老年人每天建议要有6~7小时的睡眠时间。

“当然,做到以上这些对于维持血管的健康来说还是不够的。”常光其指出,对于50岁或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言,最好要戒烟,因为吸烟对血管的危害非常大,并且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加上血管的体检,比如腹主动脉超声和颈动脉超声,做到血管疾病的早发现、早治疗。“我也接诊过很多患者在早期发现疾病后得到了很好的治疗,如果是腹主动脉瘤,现在可以通过微创介入的方式来治疗,避免‘开大刀’,很多患者在10天左右即可出院。”常光其强调,此外还要注意是否有一些异常的症状,比如总是有不明原因的头晕,可以到医院做血管超声,判断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,如果存在严重狭窄则需要在必要时接受手术治疗。另外走路时如果总是走一段距离就出现双小腿疼痛乏力也需要警惕,应及时排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。

日常中,对于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患者而言,平时一定要重视血压的控制,按时吃降压药,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量。建议每天早晚测量两次血压,并且用笔记本记录下来,有异常血压波动时及时求助专业医生。同时要保持情绪的平和,不要过于激动。 


发布时间:Nov 18, 2023 3:57:24 PM

来源:摘自“汕头日报”2023、11、17

作者:

地址:龙湖区金霞街道汕头市长平路11街区 邮编:515000 访问人数:1517491 访问量:42675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