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消息

寒与肾相应,冬季养生用这几招——养肾防寒 补肾扶阳

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现腰膝冷痛、夜尿频多、易感风寒等现象。中医理论认为,冬季主气为寒,寒与肾相应,所以冬季最易耗伤肾之阳气出现腰膝冷痛等肾阳虚症状。而肾阳虚又易累及肾阴,导致肾阴不足,出现咽干口燥、头晕耳鸣等症状。

因此,冬季养生,应以肾为先。冬天养肾不仅能增强人的御寒能力,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,延缓衰老。立冬后养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。

饮食调摄 养肾防寒

饮食调摄对养肾防寒非常重要。冬天宜选食羊肉等温肾壮阳、产热量高的食物,对素体虚寒者尤其有益。还可进食具有补肾益肾功能的食品,如核桃、板栗、桂圆等。中医认为黑色入肾,多食黑色食物也是保养肾精的方法之一,黑色食品如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木耳、乌骨鸡、桑葚等能入肾强肾。若将上述食品放入粥中煮食,既可祛寒,又可补养,还能疗疾。

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、年龄有别,在食补中也有宜有忌,应灵活掌握。如肾阳亏虚者,可多食羊肉、驴肉等具有温补肾阳功效的食物;偏于肾阴精不足,食补宜以鸭肉、鹅肉为主;对于肾之阴精渐衰的中老年人,冬天可食鳖、龟、枸杞、山药、木耳等护阴之品。冬令饮食不可过咸,因咸味入肾,会致肾水更寒,有扰心阳。另切忌寒凉食品,以免“雪上加霜”,伤阳气。

日常保健 护卫肾阳

秋冬交替时期阳气潜藏,阴气盛极,起居作息也要作相应调整,应当适当增加睡眠时间,早睡晚起。早睡可养人体阳气,迟起能养人体阴气,但晚起并非赖床不起,而以太阳升起的时间为度。适当运动锻炼可振奋阳气,增强御寒能力。同时衣着厚薄要合适,以防寒保暖。

日常养肾三法:冷面、温齿、热足,可以护卫肾阳。冷面,即用20℃左右的冷水洗脸,可提神醒脑,使大脑兴奋,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,增强机体抗病能力。温齿,即用35℃左右的温水刷牙和漱口。中医认为“齿为肾之余”,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好肾。热足,即临睡前用45℃~50℃的热水洗脚泡脚。用热水泡脚,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,增强防病能力。

艾灸祛寒 温补脾肾

肾是先天之本,脾胃是后天之本。脾肾虚,则正气虚,邪气盛。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。中医认为,温补莫过于艾灸,有通经活络、行气活血、祛湿逐寒、防病保健等功效。

灸法补肾阳,最重要的穴位就是关元、涌泉和肾俞等穴,每日灸30~60分钟。关元穴:在脐下四横指处,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、气虚证。涌泉穴:是人体足底穴位,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、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,为肾经首穴。涌泉穴在人体养生、防病、治病、保健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。肾俞穴: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.5寸处。灸肾俞穴,有增加肾脏的血流量,改善肾脏功能等作用,达到祛除病痛、养生健体的目的。还可以灸气海、太溪、太冲等具有补肾功效的穴位。

中国中医


发布时间:Nov 18, 2023 3:59:19 PM

来源:摘自“汕头日报”2023、11、17

作者:

地址:龙湖区金霞街道汕头市长平路11街区 邮编:515000 访问人数:1517491 访问量:4267546